纪委监察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 首页>>廉洁教育>>学思践悟>>正文
 
学习郑培民“三字”正气经
2007-03-07 00:00   摘自中国反腐倡廉网 审核人:

文天祥有诗曰《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意思是:对世间万物来说,天地之间有正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上至日月星晨,下至山川大河;对于人类来说,充满有了这种浩然正气,它能惊天地泣鬼神。

正气,它代表的是一种正义的精神和光明磊落的人格力量,是代表一定时期人们追求和崇尚一个人的思想、信念、情操、作风的最高境界。我们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正气的优秀品质,涌现了无数正气磅礴的英雄模范人物,郑培民同志就是用他的生命和气节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正气歌”,而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特别是他的观念言行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为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郑培民的“三观”

古时官为贵,今日民为尊。干部乃公仆,为政要忠贞;古有郑板桥,枝叶总关情。今有郑培民,为民作仆人。一身正气岂谋禄,两袖清风造民福。“三观”典范当弘扬,四方百姓人称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对党员干部来说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郑培民同志身居领导岗位二十多年,之所以能够“永做人民公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大浪淘沙,警钟长鸣”、“真抓实干,为民造福”的经典格言,其根本在于他非常重视世界观的改造。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世界观是总开关”,所以他具有亲民、为民的高尚情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政治信念的动摇,必然导致思想道德防线的全面崩溃。”当他从湘潭干调到湘西时,也曾顾念两地条件的优劣,自己和家庭的状况,但是当他这些顾念同湘西脱贫致富大业相比,在个人的需要与党组织的要求相比,他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毅然服从了组织决定。他始终把“以天下为己任,牺牲个人以利社会”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人生观;郑培民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责任,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把为民造福当作最高追求,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大官,总是从群众最需要的事做起,以群众的情绪为第一信念,总是从群众最受益的事做起,以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把“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作他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的价值观。由于他具备这种崇高的“三观”和奉献精神,所以始终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郑培民的“三德”

古时官为本,今日民是根。做人讲道德,为官要官德;古有于成龙,廉政铭丹青。今有郑培民,完全为百姓。修身齐家治天下,鞠躬尽瘁社稷心。“三德”典范当弘扬,高尚品格留美名。

当前,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然而党内依然存在着个别腐败分子,社会公德的坍塌,职业道德的丧失,家庭美德的破裂,因此要进行“三德”教育和建设,是加强干部道德建设的需要,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要求。在老百姓眼里,“好官”必定是“好人”,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清清白白为官,这才是干部的“公德”修行。郑培民同志常说:“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所以他始终“坚持领导就是服务”,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被老百姓称为“好朋友、好兄长”。他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这就是他为官之德,赢得了广大群众衷心赞誉;在他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多次变动岗位,职位越来越高,但他心贴群众越来越紧,不论走到哪里,都是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在湘西工作两年里,为寻求富民之策,跑遍了全州的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村寨,总是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夙兴夜寐,埋头苦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他恪尽职守,心无旁骛地把全部心思灌注于本职工作,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奉献人民事业的职业道德精神;郑培民同志他那热爱人民,忠于党和高风亮节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廉洁自律,无私奉献上即或在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中、子女的培养教育上也无不展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怎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魅力。他总是用一颗纯朴、善良、智慧而又高尚的心去爱他的妻子儿女,却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去爱子女。他总是用一颗真挚的爱心,经营培育这个美满幸福温馨的家庭。在妻子眼中的郑培民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好丈夫”,在儿女心中“父亲是伟大的,我们为父亲骄傲”,这就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的家庭美德。我们党员干部既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践者,也是革命传统的继承者,而郑培民同志是传统道德发扬者,是新时期美德的楷模。

三、郑培民同志“三教”

膝下好教子,枕边好教妻。身教兼言教,家和万事兴;古有岳飞词,名言振人心。今有郑培民,正人先正己。宠妻纵子不可为,胡作非为终害己。“三教”典范当弘扬,严教家风肃然敬。

干部的职业特点,要求干部不仅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职业道德,还必须严格治家,教育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亲友,树立良好的家教风尚。郑培民管妻教子,严格治家值得学习。严厉的家教。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我绝不做不利于党风建设的事。”正象他不用权力去爱妻子儿女和亲戚朋友一样,从来不用权力和职务的影响为子女的择校、升学、入党、就业、转干等开方便之门。他从来不许子女搞特殊化,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以致子女们的老师同学不知道他们是高干子弟。他从来不许妻子和孩子借一点权力的光,以致于妻子儿女上班上学没搭过一次公车。正是由于郑培民在子女教育的思想认识上深刻独到,要求上的严格,子女们从小养成了平等、公平意识,自强、自立精神,从而茁壮成长,成为栋良之才;严格的身教。他在培养教育干部方面,有一条精辟格言:“始终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在培养教育子女上,他也一直奉行这一格言。他竭尽孝道,珍重亲情,珍惜友情,艰苦奋斗,勤俭简仆,清廉自守,不搞特权等各方面都以身作则,无不为子女做出表率;严谆的言教。他对儿女们强调要注意学习和弘扬先贤、前辈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并说:“人生一世,当有三立:‘立功、立德、立言’……”让儿女们受益非浅,尤其给外地求学的儿子的信中饱含深情地写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鼓励儿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壮怀激情的名人名诗词句,表达他对儿女们深切的厚爱和殷切的希望,教育子女们早日为人民建功立业。

四、郑培民同志“三言”

密室暗受金,法庭明受审。朝登位居高,暮坠渊潭深;古有范仲淹,毕生忧民心。今有郑培民,万事民为先。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马牛。“三言”典范当弘扬,劝君廉洁勤为民。

古训云:“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也不怕,不丧自家不肯罢”这种爱子实质是害子,害子又害己,最终弄得自己身败名裂。郑培民一直鼓励子女们读书求上进,而不让子女坐享其成,为的是培养他们知贫奋进的精神,曾多次对子女们说:“与其我留给你们财宝,不如留给你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读书,就是培养创造财富的能力。”不仅如此,对亲戚朋友们都这样说,一句话“要千方百计培养儿女们读好书。”郑培民这句富有哲理的醒世恒言与林则徐名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相得益彰。历览历朝腐败者:贪官敲骨髓,色官近荒淫,懒官无大事,昏官乱乾坤。郑培民从80年代起先后担任市委书记、州委书记,到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可谓是位高权重,但他总强调“情浓钱淡,永葆清白”。在接人待物方面,他总是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身外之物莫伸手”。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始终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经常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大浪淘沙,警钟长鸣”来警示自己,这就是郑培民的警示忠言。因此,他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华,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郑培民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和“干部就是公仆”的态度,他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把人民当作衣食父母。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表现了他“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之道。

世间自有真情在,留得正气在人间。正气是一种精神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郑培民同志就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一个标榜。他之所以成做人的榜样、为官的楷模、学习的典范,是因为他为人处事做官都有一股浩然之正气,集中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因此学习郑培民同志“三字”正气经,对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建设,对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有关说明:本网站引用的文字、信息、图片、音像资料等仅用于对本校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宣传、教育,
       请读者勿再次转载、链接,否则引起相关法律责任由转载、链接者自负。在此,对提供信息的相关网站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