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话剧《郭明义》正在全国巡演,收获了无数人的感动与泪水。为什么取材于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真实故事的话剧,能让各地争相延请,场场座无虚席?最重要的原因是,郭明义无私奉献的一生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他用6万毫升的无偿鲜血、12万元的捐款、身故后的遗体捐献志愿书……生动地表明了,共产党人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
奉献,一直是共产党员的“名片”。从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那一刻起,我们就选择了奉献。
共产党员讲奉献,要把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主动舍弃、牺牲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郭明义、杨善洲、李林森……数不胜数的优秀党员,用自己的一生高唱奉献之歌,实践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奉献”二字被一些党员淡忘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投资回报等经济规则也侵入了一些人的世界观。有的党员在功利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谈“为人民服务”少了,谈“为人民币服务”多了;谈“奉献”少了,谈“回报”多了。一旦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便牢骚满腹,更有甚者,利令智昏,铤而走险,违法乱纪。
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能否牢固确立奉献意识对于我们党正在领导进行的伟大事业至关重要,越多的共产党员选择无私奉献,我们的事业前进的动力就越强大。因为,有了“奉献”精神,就会把自己的工作、“牺牲”看作是应当的,把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利益和奖励,看作是自己进一步搞好工作的强大推动力,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反,如果不讲“奉献”,事事计较个人得失,把“入党”看作是“投资”,把努力工作当作是“扩大投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得到更多,无论做什么都讲条件、谈价钱,哪里还能做到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哪里还能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奉献,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尽管选择奉献,有时就意味着选择艰苦、孤单、危险甚至牺牲,但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矢志奋进,“但得苍生俱饱暖、不辞羸病卧斜阳”。(李章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