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监察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 首页>>廉洁教育>>学思践悟>>正文
 
“心廉”方能真廉
2010-06-23 00:00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审核人:

三国时,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多年,两袖清风,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其子胡威,后来官至刺史,政绩卓著,清名远扬。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胡威,谈起其父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父亲比起来怎么样?胡威道:臣和家父相差甚远啊!臣清廉唯恐人家不知,是为“行廉”;而臣父清廉唯恐人家知道,虽为“行廉”,实为“心廉”!

“心廉”,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节操,是清廉的根本和基础。只有“心廉”,对不义之财才能不动心,无非分之想,无法外之求。为“官”从政宁可“心廉”自乐,不可浊富多忧。廉从“淡”中来,祸从“贪”中出,“心廉”则自安。有人因“不想贪”而廉,也有人因“不敢贪”而廉。“不想贪”和“不敢贪”,虽然只一字之差,但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境界。“不想贪”是内因使然的“心廉”,“不敢贪”则缘于畏惧法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促使领导干部实现从“不敢”向“不想”的跨越,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夯实思想道德和法纪防线,如此才能洁身自好、清廉自守,不被名缰利锁所束缚。

对为“官”者来说,“廉”字心中存,以廉为荣,心地纯洁,应该是为人处世之根本。为“官”清廉,为民操劳而忧尽天下事,虽不得财,但得民心。廉由心生,“心廉”才能淡泊名利,有一颗平常心,守住底线、拒绝诱惑。“心廉”,面对尘世间纷繁复杂的各种诱惑,才能心如止水,恬淡不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不为钱所动,不为色所迷。现实当中,不少人因心不廉而栽了跟头,甚至沦为人民的罪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私心过重、物欲太盛。在他们灵魂深处无做人的廉耻之心,才在“官”帽下贪得无厌。由此可见,“心廉”才能正“官”德,“官”德正才能走好人生路。

“官”之正,不在于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而在于立身清廉的崇高品格。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一旦失去廉心,私欲膨胀,贪得无厌,骨头就会变软,就会丧志失节。因此,为“官”从政要自觉在“心廉”上下工夫,把“心廉”作为人生一种价值来追求,当做一种习惯来培养,当做一种信念来恪守。“心廉”为本,“心廉”至上,心底无私,这样廉政就有了扎实的根基,就能保持心灵上的纯洁,不断升华道德境界,超越自我,突破物欲的藩篱,经受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坚守理性人生,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陶延飞)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有关说明:本网站引用的文字、信息、图片、音像资料等仅用于对本校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宣传、教育,
       请读者勿再次转载、链接,否则引起相关法律责任由转载、链接者自负。在此,对提供信息的相关网站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