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4日,中共河北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姜瑞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他的名字永远和“黑脸”连在一起。
他恪尽职守、无私无畏,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他积劳成疾病逝在工作岗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铁面无私的“黑脸”成为姜瑞峰留在人们记忆中最不可磨灭的印记。
但是熟悉他的人都说,其实浓眉大眼的姜瑞峰长得并不太黑,脸上的表情也并非总是铁板一块,甚至,说起话来颇有幽默感。
人物名片:姜瑞峰,1948年7月出生于山东单县。1963年11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魏县双井区市管会、峰峰矿务局工程处、魏县车往镇市管会、工商所、永年县工商局工作,1991年3月始,历任永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省纪委重点案件检查室副厅级主任,石家庄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省纪委监察厅正厅级纪检员、监察专员,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政协常委、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
主持纪检工作时,因公正廉明、爱民忠党被誉为“黑脸”,以他的事迹为原型的反腐电视剧《黑脸》曾在全国热播。
2009年5月19日,在沙河市巡视期间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61岁。
一生侠骨肉情
素昧平生的老百姓,奔着他来、朝他下跪、向他倾诉冤情,冲的正是他这张“黑脸”
半生反腐。
从乡镇工商所所长,到省纪委监察厅正厅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黑脸”姜瑞峰“黑着脸”查办的大小案件,数以万计。素昧平生的老百姓,奔着他来、朝他下跪、向他倾诉冤情,冲的也正是他这张“黑脸”。
其实,“黑脸”出名,靠的绝不仅仅是“脸黑”。
他骨头硬。曾经有人劝他别轻易捅马蜂窝。他说:“从查处假药案开始就没想能活到今天,我绝不让老百姓戳着我的脊梁骨骂共产党!”
他脾气冲。容不了欺压村妇的支书,容不了作风霸道、不择手段整治群众的乡镇干部,他要坚决查处。关系网显出了威力,上下一齐保,明的暗的一起来,小字报,恐吓信,绑架,都用上了,但他咬紧牙关:“我认准了的事,就要我说了算!”
他心肠软。到石家庄市纪委书记任上第一天,机关大门口跪了一片慕“黑脸”之名来上访的群众。他把这当成了莫大的耻辱,由此“憋”出了“大街接访”、“干部下访”的创举。
他心眼“活”。一次查处村干部私分救灾款,正值小麦返青季节,为了保证救灾款真正落到群众手中,他决定特事特办,用追回的救灾款给该村购买了5万公斤化肥,并逐一发放到村民手中……
“黑脸”能成大事,20多年里几次惊天动地。
可他又最注意小节。
成立“下访工作队”,挑人,他先挑跟自己一样的人:第一必须经历过农村生活,熟悉农村事务;第二是对老百姓有感情,有群众观念;第三是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是非观念。队员挑上来,他先送“宝”:水壶、草帽和马扎,后来又加上雨衣和雨鞋——— 为的,就是让队员说话走路都像平头百姓。
“非典”期间,他到认养的孤儿家去探望,他留下的不光有现金、棉花、粮油和学习用具,还有一大桶消毒液和两只体温计——— 怕孩子们不会使用,自己专门给孩子们打印了一张说明书。
他管党风廉政,先把自己看得挺牢。
在石家庄市纪委任职时,每到节日,姜瑞峰都是让市纪委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和司机到他家值班,值到夜里11时以后。凡送礼者婉言谢绝,拒不带回的,让工作人员送回机关。
可是,“黑脸”还真收过礼。
在永年当“官儿”的时候,姜瑞峰曾拉着一个上访的老大娘直奔砖厂讨还公道。人家问他这人是谁时,他说,这是我娘!这个细节后来被搬到《黑脸》的电视剧里。
事后,老大娘送他一篮子鸡蛋。姜瑞峰收下了那一篮子鸡蛋。“这是母亲般的关爱,拒绝它就是伤害大娘的感情。”
然后,他把自己家的鸡蛋装满竹篮,像一个儿子似的,拎上,去探望大娘。
老百姓拿着他的照片就能找到他
在很多平头百姓眼里,“黑脸”是个大干部。
2002年10月2日,在石家庄某长途车站,曾经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领着两个小女孩,肩扛手提着装满了北瓜、棒子面、花生的口袋,手里拿着一张与一个“黑脸”汉子合影的照片,一下汽车就逢人打听,到哪里才能找到这个人。
老人叫高不愁,两个孩子是他的侄女——— 高金菊和高金花,他们是行唐县上碑镇太子庄人,是“黑脸”的“穷亲戚”。
两个女孩是孤儿,父母因病相继去世,被同样穷困的大伯收留。2001年姜瑞峰知道了两姐妹的不幸遭遇后开始认养她们,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就由他自己负担,他还亲自到孩子的家里给他们“拉上了电线,安上了电灯”。“黑脸”生前曾经细数自己最欣慰的三件事:与“惩治了几个贪官,建立了农村下访工作队”并列的第三件事,就是发动石家庄市纪检干部认养了1000多名孤儿。
金菊、金花姐妹就是姜瑞峰亲自认养的孤儿。“黑脸”好找。3个小时后,三个人见到了姜瑞峰的老伴,她代表正在医院输液的姜瑞峰请这几个人到饭店吃饭,之后用车把他们送回村,临走又给孩子们带上了50斤大米和几盒饼干、两支钢笔。“这都是老姜的意思,如果他不是病着,一定得带着孩子们吃顿饭。”之后用车把他们送回村,临走又给孩子们带上了50斤大米和几盒饼干、两支钢笔。“这都是老姜的意思,如果他不是病着,一定得带着孩子们吃顿饭。”
13岁丧父,与几近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的姜瑞峰,曾有过为了生活,辍学挖水库的经历。尽可能给那些与自己有着相似遭遇的孩子最多帮助,既是出于个人情感方面的原因,也是出于对工作大局的考虑:“我和我的同事都是纪检工作人员,要想执纪如山,势必廉洁为先,稍微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就容易使自己甚至配偶、子女丧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腐败变质。纪检干部由于担负着监督、惩治腐败等职能,也面临着腐蚀和反腐蚀的考验,如果让他们时常拿出自己辛苦挣来的工资的一部分通过救助孤儿的方式去接触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众,这对促进纪检队伍自身建设有很大益处。”“黑脸”生前曾经这样说。
而最具姜瑞峰特色的“招数”,还是合影。
为了让与孩子结了亲的干部职工时刻想着这些孩子,姜瑞峰曾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和自己结的“对子”照合影。“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合影,照片要一式两张,放大成12寸,一张挂在干部的办公室里,让他一抬头就想到贫困山区有需要你救助的孩子,你要一直包孩子到上高中;一张让孩子拿走,他一旦有困难,就拿着照片来找你,你如果反悔了,那不中,人家可以拿着照片告你!”
一种只达成了一半的追求 一种只实现了一半的幸福
因为反腐,姜瑞峰早早成了名人。
“我名气大。乘飞机,机组人员听说乘客中有个反腐败的‘黑脸’,全体跟我合影留念。下飞机时让‘瑞峰同志’先走……”十几年前,电视剧《黑脸》在全国热播时,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姜瑞峰也曾经不无兴奋地说起这些。
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在很多场合检讨自己:“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要求,在‘不图名,不图利’上就有很大差距……”
“不图利”,“黑脸”做得绝对响当当。
堂堂一个厅级干部,连单位分的房子都装修不起,8元钱一块的地板砖铺了铺地,50元钱包一个门。工资,大都接济了“上访”、“下访”的困难群众。
姜瑞峰自认为差距在“不图名”上:“老百姓喜欢黑脸包公式的青天,我就去当,上为共产党争光,下为老百姓出气。一个人要时刻为自己的名誉和脸面想一想,哪能不要脸呢?”
全心全意,一直是姜瑞峰追求的境界,只达成了一半,在他眼里是一种遗憾。
“黑脸”还留下了一半的遗憾。
在姜瑞峰的眼里,一生被人们认为是好人,光荣地工作,光荣地退休,回到家不失天伦之乐,上了班见谁都是理直气壮,在谁面前都是不亏不欠,心地坦荡,就是幸福。
前一半的幸福,他都实现了。
“等我退休后,要好好弥补一下对妻子的亏欠……”
可惜,“黑脸”和家人没能等到他光荣退休的那一天。当家人接到姜瑞峰突然发病的消息急忙赶到邢台市,他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对家里一句嘱托的话都没能留下,姜瑞峰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
姜瑞峰去世次日,已经步入社会的金菊和金花早早送去了花篮。
金色的菊花和滂沱的泪水送别了姜瑞峰轰轰烈烈、却只有61岁的人生。
来源:河北日报2009年6月11日第5版